农家记事 - 分卷阅读438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子嗣不丰,那史太太倒是生过两个儿子,只是都没能立住,两口子只养活了一个姑娘,那可真是视若珍宝的。”

    姚氏听着就没有说话,姚舅娘是知道自家这个大姑姐的性子的,也不在意,继续道:“独养女儿,原本史老爷史太太是盘算着招赘的,哪里知道族里头不答应,非叫他们过继嗣子不可,史老爷史太太自然不答应,几番力争都没用,一气之下,就决定把木排行之外的产业都给女儿做陪嫁……”

    ☆、第四百二十七章 挑选

    崇塘商贸百花齐放,三百六十行,可谓行行俱全的。

    对于木排行,也算见多识广的花椒自是知道一二的。

    其实崇塘百姓口中所谓的“木排行”,就是“木行”,也就是专门经营各色木料买卖的商号。

    而崇塘作为江东要冲、京畿重镇,本就是长江南岸、以及运河沿岸城固民安的通衢要道。

    要想富,先修路。

    这句话不管搁在甚的地方甚的时候,都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想要在经济上头有所发展,交通必得先行的。

    就算花椒前世,也讲究个互联互通的,更遑论如今这世道。

    没有路,再好的物什却走不出去,就只有坐困愁城的份儿。

    崇塘地理位置优越,不仅仅自身就是鱼米之乡,物产富饶。而且天生还是南船北马、七省通衢的要隘门户,镇子上头不但有南来北往的驿道过境,四通八达,尤其还是依托长江、运河两大水系的重要贸易节点。

    水陆两便,互为倚仗,从军事重镇演变成商埠重镇,能够商旅云集、市场繁荣,本就是天时、地利俱全的事体儿。

    又经过上百年的发愤展布,还有先辈们的远见卓识,崇塘商业进出从来利薄实惠,客商自然趋之若鹜,一步一步形成了如今的格局:镇上商铺挨家、门店比肩;埠头上舟楫泊岸、桅帆林立;驿道上骡马飞驰、车队如蚁……

    稻米丝茧、竹木薪炭、盐糖油茶、绸缎呢绒、南北杂货……皆能从崇塘北上南下,旁的不说,只说每天仅从崇塘乡间发往崇塘的船只,据说就有七十二只半之多。

    而在这诸多从崇塘进出吞吐的五花八门的贸易中,稻米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宗的。

    虽然如今崇塘还处于休养生息的时期,因着一场天灾,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鼎盛,还在恢复当中,可就说旧年,船来船往、货进货出的茧吞吐就在三万担左右,棉纱也有五千余件,糖在两万担,油在二十万担,白芹在五千余担……

    可漕米的吞吐,却是高达五百万担的。

    这厢一对比,就知数量有多惊人了。

    米行贸易之大,已经母庸置疑了。

    可次之的却并不是数量亦相当可观的丝布,抑或油盐的吞吐,却是木材的进出。

    花椒扳着手指头算了一回,据她上回在埠头上所见的那般,满崇塘上千家的正经商铺中,九甲上头一字排开大概能有十来家的木排行。

    在崇塘诸多行业中的占比并不算很大,别说根本及不上吞吐还在之后的油盐丝布诸多行业了,依着花椒看,估计连咸鱼铺子的数量都比不上的。

    可正因为数量少,却贡献出了排名第二,仅此稻米的吞吐交易额……

    而史家的生泰木排行的买卖在满崇塘不说数一数二,却也在前段班。

    确实就如姚舅娘所说的这般,史家做得好大的买卖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